大象传媒免费18勿秘密入口
交流快讯
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> 合作与交流 >> 交流快讯 >> 正文
【星洲日报】《鹭岛南望》专栏:刘计峰 | 亚洲文艺复兴与亚洲价值观
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07日 点击数:

洲文艺复兴与亚洲价值观

厦门大学大象传媒免费18勿秘密入口 刘计峰副教授


1996年,踌躇满志的时任副首相安华出版了The Asian Renaissance(《亚洲文艺复兴》)一书。该书是安华出版的唯一一部思想作品,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赞誉,很多观点成为其当下的执政理念。安华以多元价值治国的“昌明大马”理念,在近30年前出版的《亚洲文艺复兴》一书中早有系统性论述。今年2月,经智行学会组织翻译,中译本终于面世,安华的思想可以更为系统地为华人社会所了解。

在此之前,我未曾细细品读过安华的这部作品。直到去年9月在马来亚大学访学期间,我和同事跟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博士用餐时,我谈起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学术思考:长久以来,中国学者对东南亚的研究往往参考欧美学者的作品。东南亚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、宗教、文化形态,又因本土文明与中华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长期遭逢,这个区域的情形愈加复杂。这样一个复杂的区域,对民族国家建设是个巨大的挑战,但这种复杂性促使众多欧美学者在学术史上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。他们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和东南亚国家的语言,传入中国与东南亚学术界,或是通过在欧美留学归国的学生带回各自的国家。

欧美在全球学术市场的强势输出,强化了这些经典作品的权威性,形塑了中国学者甚至东南亚本土学者的视角。换句话说,当我们看待东南亚这个区域时,往往是借用了欧美学者的眼睛,也就难免受他们的价值观的影响。遗憾的是,绝大多数学者缺少学术自觉,对此并不自知。中国的东南亚学者长期以来面对这个局限,东南亚的本土学者恐怕也难逃此“劫”。

出于这方面考虑,中国学者应当关注东南亚本土思想作品,并推动其在中国编译及出版,以促进中国学者对东南亚本土思想家的了解。这种方式可有效地推动东南亚研究学者摆脱欧美眼光的束缚,吸纳本土视角,进而关注东南亚人民真正在意的事物与原生想法,进而理解这个区域的人民思考问题的角度、逻辑与侧重。

当我把这个想法跟饶博士谈起时,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,并力推安华的《亚洲文艺复兴》。餐叙之后,我和同事认真阅读了安华这部早期的作品,书中体现的思想性令人印象深刻,我们深受触动。

该书共分为九章,就亚洲的经济、民生、文化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论述。安华强调亚洲社会与文化独特且优越,亚洲要发展,应当坚持走自己的道路,不应盲从于西方;亚洲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,我们应当避免文化沙文主义,努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。安华在书中提倡亚洲国家应当建立“亚洲价值观”,在文化交流中求同存异,在文明对话中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安华在书中旁征博引,多处引用中华文明经典思想,书中不少观点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“中外文明交流互鉴”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等思想高度契合。2023年3月,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华首相时高度评价了他的执政理念:“你提出建设‘昌明大马’, 把发展和人民放在中心地位。”习主席强调“中马同属亚洲文明,中方愿同马方一道,弘扬亚洲文明,合力建设好共同家园。”

安华关于亚洲价值的论述,也令我想起他的两次回儒对话,无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践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中国著名人类学家、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理念: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。其蕴藏的深刻内涵在于,人们在欣赏本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的同时,也应该去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,将其他文明视为目的而非手段,不同文明间在互相理解、欣赏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友好、互敬、和谐的状态,最终实现持久而稳定的“和而不同”。

中马两国虽有各自的文明传统,但两国的文明共同形塑了“亚洲价值观”。在中马两国正式建交50周年之际,我们期待两国之间能够读懂理解彼此,加强文明交流与互鉴,巩固传统互信和友谊。




Top